2023年12月29日,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“2023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”在杭州市順利召開。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(簡稱“中國信通院”)副院長王志勤的開幕式主題發言中,他分享了關于我國數據要素經濟貢獻的初步探索與思考。
經過對中國數據要素發展情況的深入調研,中國信通院發現我國具備較好的數據資源基礎。在調研的企業樣本中,覆蓋了19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和92個行業大類。其中,第一、二、三產業的企業占比分別為7.6%、58.5%、33.6%。此外,國企約占10%,民企則占80%。數據顯示,我國企業平均數據存儲量在第一產業相對較低,為9.41TB/企業,而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則較高,分別為14.58TB/企業和15.22TB/企業。在數據產量方面,第三產業由于依托互聯網各類平臺,數據產量相對較高,達到245TB/企業。
盡管如此,我國的數據存儲率仍有待提高。目前,我國企業數據存儲率僅為8.73%,這主要受到服務器成本高、數據處理能力弱、數據利用效率低等問題的限制。在行業維度上,數據標準化程度高、數據集中度高、數據結構簡單的行業,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、金融業、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、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,數據存儲量相對較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數據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已開始顯現。數據的經濟貢獻度是指數據的開發利用對經濟收入增長的貢獻程度。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測算,2022年我國數據的整體經濟度達到1.06%。其中,第一產業、第二產業、第三產業數據對經濟的貢獻度分別為0.32%、0.65%、1.69%,較2021年分別增長了0.25%、0.49%、0.62%。目前,數據在第三產業的應用場景開發較為豐富,數據驅動能力最為明顯,因此第三產業的數據經濟貢獻度最高。制造業作為數據潛在價值最高的行業,擁有巨大的數據開發應用潛力。
北京光潤通科技一直致力于光纖通信產品核心技術的研發,是一家集研發、生產與銷售一體化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設備供應商。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核心產品主要有光纖網卡、光纖模塊、光纖跳線、自主以太網芯片及對應的國產自主芯片網卡等光通信產品。
展望未來,我國將以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為基礎,以行業數據融合應用為關鍵突破口,以工業數據要素價值挖掘為重點抓手,以數據要素市場交易為價值倍增器,努力實現數據對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。通過這種方式,我國數據要素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將進一步顯現,為數字經濟的持續提供強大動力。